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带你走“西口”——蒋家堰镇竹房城镇带建设印象记

时间:2012-07-04 08:06:20      字体:  打印  播放

通讯员 彭建国


6月16日,双休日第一天,笔者走进竹房城 镇 带 西头——蒋家堰镇采访。
蒋家堰镇与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交界,是湖北的西大门,全省十大重点口子镇之一,面积 123.5平方公里,耕地23580亩,全镇辖 32 个 村(场),192个村民小组,8960户,34098人。这里的千年边贸商品集散地露水集,独占朝秦暮楚、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竹溪古八景之一“画屏烟雨”等自然、人文景观闻名遐迩。相传始建于东周的楚长城遗址,积淀着久远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人和商旅。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在打造全省边贸口子镇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成为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绿谷,培植全省生态经济大县”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趋优限劣,制定并实施“特色产业大镇、生态旅游名镇、边贸经济强镇”发展战略,把产业作为核心和支撑,推进“四个”纵深对接。
沿集镇主街上行,首先映入视界的,是现代边贸镇城市化的建筑,宽阔平直的公路,整洁明丽的街景,功能完备的中心公园广场,门类齐全的商业店铺。走近昔日露水集、现在的镇中心农贸市场入口,被它的繁荣所吸引,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种多样,县城有卖的这里样样不缺,别处没有的这里应有尽有,譬如脍炙人口的“蒋家堰碗儿糕”、颜家糖酥饼等等,不一而足,都是与露水集年代一样久远的传统美食小吃。
更叫人称奇的是,正是千年露水集人流物流车流高峰,万人空巷,偌大的街市人头攒动,居然显得特别静谧,地面干净,交通顺畅。农贸市场没见一个“制服”,却秩序井然。今年春,该镇大力开展造林,目前,全镇下起黄土岭、上至关垭10公里省道两旁全部绿化。
“做好土地文章,做大特色产业,这是蒋家堰强镇富民的根基,同样是竹房城镇带建设发展的根基。”镇党委书记马勇介绍敖家坝片区建设情况时,深有感触说。
敖家坝包括黄石头、洞沟河、关垭子3个自然村432户,地处蒋家堰镇西南部、关垭山麓305省道北边。这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生态完好,视野开阔,民风淳朴,有建于清末至今保存较好的敖氏宗祠,有神奇传说的黄石头。周边群山环抱,茂林修竹,清澈见底的洞沟河将大坝一分为二,沿河西南而上,奇山、怪石、飞瀑随处可见,头龙洞、二龙洞、三龙洞、香炉观远近闻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坝上风光堪与王维诗词绝配。常有三五成群游人,抑或文人雅士、书画、摄影“驴友”来洞沟河探幽猎胜,采风咏景,写生拍照。

前年10月开始,蒋家堰镇围绕城镇带建设,发挥敖家坝邻近关垭古长城、连接洞沟河风景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发建设敖家坝现代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融特色产业与循环旅游于一体,使产业实现旅游价值,旅游依托产业支撑,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反哺”农业。聘请十堰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配套编制村镇建设、特色产业、农田水利、交通物流、生态保护、社会事业、文明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等规划,计划一期工程投资3321万元。
敖家坝位于305省道北边,与省道呈“T”形。这是一个三角洲形坪坝,三排白色楼房建筑形成等腰三角形,环绕漫无涯际的绿色主体植物,又酷似倒置着、白银镶边的桃形翡翠玉坠。入口两侧,是一排与省道平行的管理服务区建筑,包括社区服务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黄石头村“两委”设在坝口左侧。坝前是宽阔笔直的道路,与两边的大道循环贯通。矗立坝前广场公园中央的高大旗杆之巅,鲜艳的国旗临风劲舞。大坝两边,是“银灰瓦白色墙全坡顶”民房,与管理服务区建筑浑然一体。民房门前场地全部调平、硬化、绿化,小区公路升等提级,通组达户,路树路灯配套。右边民房依山傍水,房前洞沟河出口,新修沿河大道、河堤、小桥,拦河挡,建成亮丽的景观河。石桥上,三五游人凭高望远。桥下小河流水潺潺,波光粼粼。
整个片区土地平整,山水林田路、供电、安全饮水、排污、垃圾处理、休闲亭、公厕等设施完备。目前,敖家坝片区二期工程正在实施,已新建田间作业道1200米,产业基地游步道1000米,堰渠1400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两座,滑坡体浆砌石600方,钢筋混泥土打桩14个,硬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停车场2500米。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场地平整、绿化、房屋主体工程,洞沟河广场公园砂石垫层5000方,房屋外型改造108户,庭院绿化3000平米,以及天然浴场建设规划、环村路测设、田园山庄景区征地等。
走过“三角”底边,是千亩莲藕种植、池塘养殖基地形成的观光休闲塘。人工池塘建有仿木护栏,周围垂柳成荫,间以花草、树蔸状坐凳。池塘内建有小桥、钓鱼台。风乍起,吹皱一汪池水。不时有红鲤或翻起水浪,或跳出水花。恰好有人坐台垂钓,长久一动不动,坐成一尊雕像,颇有“独钓一江春”的境界。
再往里,便是金银花与核桃基地。万籁俱寂,偶尔几声鸟啼。身在其中,感同漫游绿色海洋,领略到“曲径通幽处,亭榭花草深”的诗境。田间设有照明、杀虫装置,“井”字形田间作业道由1米宽封闭式水泥堰渠构成,兼有作业道、游步道、水利、安全环保等多项功能。基地引进四季产花的河南“封丘大毛花提纯一号”金银花和“青香”核桃,作为片区主导产业。2010年成功试种500亩,现在已扩大到1000亩。还规划在坡耕地新建油茶基地5000亩,干果基地2000亩。坝区新建高标准农家乐、农家旅馆3家,带动周边建设普通农家乐10家。
去冬今春,以敖家坝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发展金银花、核桃基地7000亩。逢到金银花收获季节,万人“采花”场面煞是壮观,采摘人群里,有上至古稀老妪,下至黄口孺子,手脚麻利者一天可摘20斤,收入100多远元。到今年底,北环路沿线14个村基地面积可突破万亩,与原有2万亩茶、魔、姜、桑、药等生态特色产业形成城镇带产业支柱。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老牌“魔芋之乡”“魔芋加工集散地”优势,以关垭子500亩林魔间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激励大户规模种植,发挥蒋家堰、黄石头两个魔芋加工专业村、两家魔芋专业合作社、250多家魔芋角加工作坊、6家魔芋精粉加工企业带头作用,促使魔芋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年加工魔芋角2500多万斤,魔芋精粉1000多吨,产值近亿元。以益盛园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为龙头,在13个“150型”生猪养殖小区基础上,组建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大户,形成集生产、加工、储藏、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今年又新建两个“300型”养殖场,全镇年生猪养殖能力达到10万头,出栏6万头以上。抢抓建设鄂西生态旅游经济圈机遇,利用地理区位、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形成生态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建成生态旅游名镇。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9元,财政收入452万元,工业生产总值5.04亿元,农业总产值1.63亿元,粮食产量4062万斤,打工收入7368万元。在今年新“三万”活动中,投资500万元建设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使全镇100%村通水泥路,95%户通自来水。工农对接、农企联姻,机制激励、政策优惠,是蒋家堰镇产业建设发展的法宝。以企业订单收购确保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金银花产业,与湖北人福药业、云峰茶业两家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金产销银花合同,买方按8元1市斤的保护价收购。对产业大村、大户,实行项目优先安排,资金重点倾斜,金银花面积达到1000亩及以上的村奖励5万元,达到100亩及以上的种植大户奖励3万元,50亩的奖励1万元。对新发展的农家乐或农家旅馆,同一时间接待能力达到100人及以上的奖励5万元,50人的奖励2万元,30人的奖励1万元。“带”头一日行,让人大开眼界,感慨颇多。千年露水集为何现在秩序如此井然?采访中,笔者终于找到答案。做大产业,加快发展,改善民生,让人们仓满廪实,丰衣足食,以经济富强保障社会和谐,物质文明促进精神文明。这就是蒋家堰镇决策者的高明之处。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