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敏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明现象。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能直接反映出当地的文明程度。文明行为是一块无形品牌、是竞争力。当前,我县仍然存在着诸多不文明现象,如乱扔杂物、乱堆乱放、乱穿马路、车辆乱停,还有打娘骂老子、不孝老敬老,信访不信法、啥事都找政府等等。这些不文明现象,从中折射出行为不文明、素质不高的问题。它影响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影响了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文明行为也是发展环境,抓好这一软环境,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幼儿教育。古人云:幼学如漆。儿童心地纯洁,思想比较简单,有极大的感受性和可塑性,如果及时给以适当良好的文明行为教育,就能使他们留下最初且较为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对他们以后的个性乃至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群众教育。加强群众教育,是优化发展软环境的重要途径。“进农家、唱红歌、读经典”,“清洁家园”等活动。都是一种好的群众教育方式。进农家化解矛盾,唱红歌提振精神,读经典净化心灵,清洁家园提高自我的环保意识。但是,群众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只搞一阵子,要深入持久地推进下去。
做好表率。干部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干部形象好、自身正,在群众中就有说服力、凝聚力、感召力,就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群众是衣食父母,力量之源。只有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与群众心灵上沟通,思想上共鸣,感情上交融,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各种问题就迎刃而解。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敢抓敢管,对事业负责,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领导干部要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做到人格上自重,心灵上自省,思想上自警,精神上自励,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全民自觉提高自己的文明行为,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明环境。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