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守好丹江口一库碧水”综合整治行动成果,全面提升水环境,打造人水和谐的河湖管护新格局。近期,竹溪县合力攻坚,以清理整治“四乱”问题为工作重点,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幸福河湖目标,控增量,去存量,聚合全力对全县7大流域、22条河流及49个水库库面开展“清河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升高,河岸垃圾、废弃物和水面漂浮物随之增多,是“四乱”问题易复发、易反弹时期,为保障河湖水生态环境长治久安,竹溪县河湖长制办公室按照“河长主责、水利主抓、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思路,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河湖“四乱”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及清河清漂工作的通知》,召开垃圾清理专项整治暨河湖长制责任落实督办会,要求各地、各河湖长制成员单位依托河湖长制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部署安排,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集中力量开展水面漂浮物垃圾清理工作,努力实现河库水面无垃圾漂浮、河中无阻水障碍物、河道堤岸无垃圾无杂草、河道畅通无障碍的目标。确保每条河流、每个库面“有人管、管得好”,本次“清河”行动重点对竹溪境内河流、沟渠、塘堰、水库等小微水体及周边水域范围内漂浮垃圾、岸线积存垃圾及建筑弃渣等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对非法采砂、非法占河等影响行洪及水利工程安全、河流生态安全的行为进行治理。
“清河”行动开展以来,22名县级河湖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研究问题整治措施,明确问题整治要求;283名镇、村级河湖长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加大巡河力度和频次,开展不留死角、全方位全段巡河排查,全面摸清垃圾储量、分布情况,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针对河库清理重点、难点问题按照“由点到面、合理统筹、逐个击破、彻底清理”的目标,对河流水域的漂浮物、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利用清理船、钩机打捞清理转运;对河岸积存垃圾、淤泥开展机械开挖清运整治;对交界水域、三角地带垃圾,在河道交界断面处设置水面拦网,对漂浮物集中拦截清理;对影响行洪安全的砂石料堆,回填平整隐患砂坑,组织开展河道河床平整,确保上下游、左右岸、库面库边河道畅通和干净整洁。
其间,该县集中投入人力、物力,通过“党员+群众”“人工+机械”“河长+”等相结合的方式,配强巡河员、护河员、保洁员3支队伍,组建河湖保护志愿服务队,确保“清河行动”稳步开展,形成了让河长连动起来、小红帽舞动起来 、水环境美起来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各类水事执法巡查210余人次,联合督查20余次,累计下发督办通知6份,排查督查“四乱”问题46处,已整改到位41处,累计清理河道210公里,清运垃圾150余吨,发放巡河记录本320余本,发放安全监管员红袖套1400余个,新增河库塘安全警示牌1000块,水库围网5100余米。县河湖长办、县水利和湖泊局、河道管理局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全县15个乡镇“清河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发现的36个问题现场下发整改督办单,责令即查即改,推进问题整改。对行动不力的,启动追责问责程序,确保“清河”行动落到实处,立见成效。
据悉,竹溪践行改革创新,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启智慧水利一体化先例,将河湖长制工作融入智慧水利一体化平台中,在面对传统巡河无法到达的复杂河流,可使用无人机智能巡河、远程视频监控等新模式,实现水源保护区人为非法活动,包括捕鱼、采砂、倾倒垃圾等的实时监测与管理,打通河湖管治护“最后一公里”。通过集中清理整治,竹溪境内河湖面貌焕然一新,河湖水生态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护河来。下一步,该县将决心不变、力度不减、焦点不移,在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基础上,落实好标本兼治的创新举措,强化督导考核,以“清四乱”专项行动为抓手,以碧水保卫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健全完善监管巡查机制,探索建立“天上看、地上巡、现场核、速交办”河湖管控新模式,加快河湖长制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让每一条河流长治久清。(杨广卒 唐芳芳)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