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近日,竹溪县把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作为夏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十大举措,压实各方责任,筑牢安全防线,有效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事件发生。
健全未护体系,纵横联动履职尽责。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未保领导小组,由县未保办和未保中心统筹安排部署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乡镇成立以书记或乡镇长为组长的未保领导小组,由未保站组织实施未成年人夏季防溺水工作;村(社区)设立未保室,由儿童主任和社工具体开展因户因人而宜的防溺水工作。
提前安排部署,全面压实各方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建立“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区)、村组干部包户”和县直单位的“局级领导联系片区、干部联系学校、教师联系学生”的工作机制;成立由政法、民政、教育等县未保成员单位组成的“竹溪县夏季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任务清单化、整治常态化、措施具体化、防范有效化。
集中开展宣传,全民参与警示教育。以乡镇为主、以部门为辅,采取印发《防溺水宣传册》、悬挂防溺水标语横幅、制作流动宣传车等传统做法,开展覆盖式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主流媒体开展多角度宣传;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型传播平台开展全民化宣传教育;通过各种会议和送戏下乡等机会开展植入式防溺水宣传;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为契机,把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作为干部进村入户工作必备内容;把防溺水知识纳入课堂教育,各学校、幼儿园每天开展一次安全提醒、每周观看一次专题教育片、每周上一节安全教育课,每周开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交一幅防溺水图画或作文、每季签一份《承诺书》的“六个一”活动;以县直单位、乡镇、村(社区)为单位,开展防溺水万人签名活动。
坚持以防为主,监督管理全域覆盖。对全县所有的库塘采取隔离措施,对库塘道路设置视频监控;对全县范围内的溪河、库塘、堰渠、水坑等极易发生溺水的风险点、隐患点,责任人实行巡回式排查;各地评定风险等级,建立防范台账,明确一点一人,实行“防”与“治”相结合,做到有水的地方就有警示标识、可游泳的区域就有人员看管、有溺水风险的地方就有救生设备、有安全隐患水域就有整改行动。
实行“家”“校”联动,强化校外学生监管。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建立学校与家长互动机制;学校因人而宜,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使学生“离校有通知、到家有反馈”,确保学生家长对孩子“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风险”;在放假期间,老师通过电话、短信等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生安全信息,杜绝失管失控。
突出重点对象,开展“结对”关爱保护。针对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监护力量薄弱的重点对象,各乡镇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个落实安全监护责任;各学校根据学生家庭住址进行分组,成立学生防溺水“联防小组”,跟踪监管,时时提醒,适时报告;利用“童伴妈妈”“经典100悦读社”、村级安幼养老服务中心等平台,开展防溺水主题宣教活动、有奖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丰富学生校外生活。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防范联动机制。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建立由未保成员单位参与的防溺水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形势、制订防溺水对策;有关部门联合成立“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组”,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形成部门各司其职、家校密切配合、干群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坚持“疏”“堵”结合,整合资源,加快游泳场所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游泳条件。
科学救援处置,增强常态应急能力。县应急部门出台了溺水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必要救护设备;各地不定期组织开展溺水救援演练,提高救援和处置能力;各乡镇、各部门严格落实溺水事件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实行多管齐下,构筑无形安全堤坝。各学生、学校、村委会和学生家长签订《防溺水四方责任书》,压牢压实各方责任;各地组建由干部、教师、家长、党员、群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对学校周边和学生上学路段等重点危险水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和巡查,及时做好劝阻、提醒等工作;盯紧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的联巡联防、联查联管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严肃工作纪律,实行问题倒查机制。入夏以来,多次以视频的形式,召开未保联席会、预防溺水专题会、联合督查会、以及安全隐患整改推进会,会强调纪律;对履职不力、尽责不周的人和事,县纪委监委按照“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倒查属地管理责任、部门履责责任和学校管教责任;县委、县政府把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奖优罚劣。(陈建华)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