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竹溪:齐心协力抓创建 文明花香沁满城

时间:2022-06-01 15:21:37      字体:  打印  播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竹溪县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该县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初心理念,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党员干部带头推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制定高屋建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规划、开展扎实有效的德治自治建设、打造错落有致的城乡空间布局,实打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看到变化、感知温度、获得实惠。

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首次国家测评位列全省新提名城市第一。近日,再次圆满完成了2022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测评大考。

高位统筹,汇聚创城向心力

该县把创文工作纳入全县五年总体规划,写入党代会、人代会报告,建立一把手主抓、一条线贯穿、一体化推进、一把尺衡量、一竿子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创新“585工作法”,以空前的力度和气度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一体统筹抓创建。构建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党政部门各负其责、人大政协视察指导、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深度参与的创文大格局。

一张蓝图抓创建。将创文工作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一年达标、二年提升、三年冲刺”的进位夺牌“路线图”,科学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确定一年突出一个主题,一步落实一项举措,让挂在墙上的蓝图成为施工图。

一心为民抓创建。严格落实四家县领导“周上街”、机关单位“包街包路包小区”、干部职工“周五卫生集中清扫”活动。以“河长制、湖长制、路长制”为抓手,首创“四色清单”闭环督办机制,通过领导担责、干部领责、群众负责,形成共同参与创城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以贯之抓创建。印发《竹溪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抽调人员管理办法》《竹溪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办法》《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办法》,健全“门前五包”、“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了让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定期深入一线督导巡查、现场办公,其他相关负责人带头抓、包专责,常态化下沉一线指导推进,合力高效推动的运行机制。

新风荡涤,文明花开别样红

道德模范树立榜样。深耕道德沃土,选树身边典型,组织“十大最美”系列评选、“十大节目”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涌现出了陈本贵等7位中国好人,肖玉萍等8位湖北好人、荆楚楷模,刘德华等48位十堰好人、楷模,陈宁田等130位竹溪好人,以众多“道德模范”作榜样示范广大市民向善向美。

全员下沉夯实责任。从严压实县级领导分管、乡镇属地协管、行业部门监管、单位主体共管和居民个人自管“五方责任”,建立县级领导包联社区、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和县直单位包联小区(网格)、单位负责人包楼栋,股室负责人包单元,干部包户包人的包联制度。37位县级领导对口联系18个乡镇(局、场)、360名干部包联310个村、320支驻村工作队和1438名村干部包联108176户、城区126家单位包联1802个小区(网格)、5751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包联33813户,实现包保责任全覆盖。坚持“365天创文不打烊”,工作日抽调精兵强将在街道、商超、社区深入开展文明劝导、卫生打扫活动,元旦、春节、“学雷锋日”等重要节日节点,扎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27万小时。

家风乡规润物无声。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行动,建立乡风文明(红白)理事会组织312个,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32个,文明村总数达到200个,殡葬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乡风文明得到跨越式提升。与此同时,坚持把家文化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持续深化“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开展家风故事征集、家风楹联创作大赛,建道德“乡贤榜”、不孝“红黑榜”、脱贫“光荣榜”,动员全民参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实体化、本土化,淳美民风、富美乡风、净美社风,推动文明乡规、和睦民约、勤俭家风在广大家庭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党建引领评优争先。以党建引领文明创建,紧扣“讲、评、传、帮、治”五字工作法,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理论政策宣讲、培育主流价值观念等活动。持续深化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推进创建工作向“两新”组织延伸。乡镇持续全面开展水美乡村、富美片区建设,共同缔造美好家园;单位员工积极参与,争创文明单位、争做文明职工;小区居民积极争创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创建覆盖面达到100%,创成县级文明村镇228个,县级文明单位240个,县级文明校园23个,县级文明家庭865个。

群众参与蔚然成风。线下,以“户户敲门、足印社区”为抓手,多角度全方位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宣讲,让全体市民把创文工作转化为自觉意志和积极行动。线上开设“创文点赞台”、“创文曝光台”、“创文直通车”、“创文回音壁”等栏目,成立“市民观察团”以“精神罚单”方式,共曝光不文明行为约640余件1500余人,让不文明行为“现现身、红红脸、出出汗”。收集群众意见、问题、咨询约4500余条,受理率100%,办结率99.6%,“人人为我创城,我为人人服务”的观念在竹溪蔚然成风。

顶层设计,塑造城乡新风貌

城乡一体同步创。竹溪县从上海聘请专业城乡建筑规划设计团队,全域规划、系统谋划、集成策划、科学筹划,坚持硬件与软件、新区与老区、地上与地下、宜业与宜居、村镇与村庄“五统一”,从老旧小区改造做起,力争使城乡环境面貌和秩序得到大幅提升。坚持城区抓“整脏治乱纠差”,乡镇抓人居环境改善,把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从建成区延伸至郊区、从集镇延伸至边远村庄,共拓展15个乡镇、9个林特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围绕文明村镇基础设施“十治”、人居环境“十净”、文明秩序“十无”、公益宣传“十有”、阵地建设“十基”,城乡同创、城乡联动,助推创建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不断提高城乡宜居度和群众满意度。

顺应民意动真创。坚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创建全过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建管并重优环境、提品质、见长效。组织志愿者深入小区开展“六劝”、“五修”、“四清”活动。大力推进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划机动车、摩托车停泊车位2000余处,增设交通监控、信号设施500余个,强化路面交通秩序管控,抓实交通要道礼让行人监控。持续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牌匾路障500余次,移除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900余个,清除乱贴乱画的“牛皮癣”14万余处。坚持共建、共创、共评、共管、共享,通过“积分制”,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不当旁人、不当闲人、不当懒人、争当主人”,人人定期清扫房前屋后、天井地台;设置“金牛奖、蜗牛奖”,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把农村当城市管、把村庄当景区建,让村庄美起来,人居环境好起来。

注重内涵深入创。坚持既重民生,又重民意,既注重公园、广场、景观大道等城市“面子”的光鲜靓丽,更注重背街小巷、城中村、老旧社区、集贸市场周边等城市“里子”的整齐有序,加强了街区和背街小巷卫生死角的清扫保洁力度,加大环卫设施更换升级,加强公厕保洁管理,加强夜市经营管理和马路市场整治规范,实现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让城市优美的居住环境成为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心灵寄托和精神寄托。(徐达)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