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鸿全 毛光明
任凭父老乡亲们声嘶力竭地哭喊,他,没有留下太多遗憾,却带着无限牵挂,永远地走了。
2012年4月21日,兵营乡四条沟村,童叟悲泣,溪流悲吟,只有懵懂的春风不时抚摸着明邦树冰凉的脸,擦拭着村民不尽的泪。
拥有26年党龄的明邦树,生前系四条沟村党支部书记,市、县、乡党代表。因常年超负荷工作,患上高血压、乙肝、痛风和颈椎病,家人多次劝他下茬治疗,他总是说忙完这阵子再看。从今年4月初开始,他头痛厉害,在妻子张明秀的再三催促下,4月15日,他强忍疼痛召开村班子会议,安排好当前工作后,16日住进县医院。19日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找到主治医生,要求开点药回家治疗。在他软缠硬磨下,医生只好叮嘱他和家属,在家一定要好好疗养,否则有生命危险。出院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村务中。21日上午,他督导完春茶生产后,又把村上党建档案抱回家,边吃药边整理,无奈的妻子还偷偷用手机拍下他专注工作的瞬间。中午十分,他突然说眼睛失明,满桌打开的卷宗还没来得及合上,就倒地身亡。
噩耗传出,从四方赶来的村民哭天抢地,大家不敢相信、更不能接受村中“脊梁”轰然塌下的事实。患病多年的57岁村民吴芝岚痛哭道:“老天爷呀,你把明书记留下,把我带走吧!”。
一片冰心扶贫帮困,情到深处便是爱
1955年3月出生的明邦树,虽是高中文化,但在村民眼中既是学者型的好领导、技术型的土专家,又是“永久牌”的慈善家。
在村干部岗位上默默奉献38个春秋的明邦树,从19岁开始,先后担任村民兵连长、会计、文书和16年的村支书。几十年如一日,他为人真诚,扶贫帮困,竭尽所能。住在高山上的残疾老人柯玉成生活困难,明邦树定期把买好的生活用品送到他家。2008年的大年三十,明给他送年货时,得知家中断电多日,便立即找到一位正在吃团年饭的懂电人,硬是拽着他去把电路修好。临走前,他还为老人贴好对联。就在去世前月,他还为老人做好棺材。在追悼会上,柯玉成失声痛哭:“明书记,你走了,我咋办呀?”
孤寡老人方孝友与明邦树有着深厚情感。2011年6月24日,冰雹把老方的房子摧残得天穿地漏,明邦树组织村民连夜修复;不久,土房又被山洪冲毁,明邦树把老人接到自家暂住,垫钱买下村民张顺贤几年没住的房屋,整修一新后,才送老人入住。因悲伤过度,方孝友在奔丧的途中不幸摔伤。老人逢人便说:“明书记死了,我掉福了。”
群众都说明邦树是村里孤寡老人生前的儿子,死后的孝子。这不,五保老人郑先银、吴永成、刘宗华等都是明邦树的“至亲”,他们死后,明邦树出钱,按照地方习俗安葬。
爱民如子是明邦树为“官”之道。2005年,在该村从事酿酒9年的四川籍男子李德刚,想借钱买房定住,因是外地人而处处碰壁。明邦树主动担保借到4000元钱,帮他在村里成家立业。无独有偶,2008年,村民李忠学建养猪场因借款无果而搁浅,明邦树帮他从农行贷款2000元,促其养猪业顺利发展。现已是村里养猪状元的李忠学,对明邦树敬佩有加:“他帮忙连烟都不抽别人一根,真是大好人。”
刚中带柔、粗中有细,熟悉明邦树的人都说他是一位有情有义的铁血男儿。提及他,68岁前任村支书吴斌有些哽咽:“每年正月初一第一个拜年电话或短信都来自邦树,快20年了。”曾经的“三差户”汪明意,8口之家有5人是痴呆傻残。明邦树30年来悉心照料,亲如一家,就连老母病逝也是他一手安葬。在他的多方帮助下,汪家现已脱贫。“要不是明书记的照顾,我们一家不饿死也会病死。”汪明意伤心道:“21日上午,我打手机接他来吃豆渣,他说很忙,来不了,没想到中午就去世了,我心里至今难过。”汪明意说,是他和乡亲们流着泪,亲手把明邦树捧入棺材,送进墓地。
村民们视明邦树为坚实靠山。过去有明帮树的关照,70岁的孤老涂家国说啥也不肯进福利院,如今却很茫然,说今后生活还得重新考虑;一家病残的王永成每年庄稼收种都是他来操心;叶从芝情况复杂的“计生特扶证”是他几经周折才帮办到手……“他死的太早了,太可惜了。”娃娃相交的施发庆老泪纵横。
一丝不苟除患维稳,不让大小矛盾过夜
四条沟村由过去的群乐、迎春和先锋3个村合并而成,共190户720人,山大人稀维稳难度大,但明邦树治理的村泰民安,靠的是一丝不苟的作风、刚正不阿的魄力和众人敬畏的威信。去年3月,本村李尚海与邻村夏昌文因地畔纠纷大动干戈,正在吃午饭的明邦树得知后,丢下饭碗,直奔现场,在他的公正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及时平息一场暴力冲突。
小调解,大“维和”。在化解矛盾中,明邦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事不过夜”。不管大小事情,当天发生务必当天解决。2009年的一个夏夜,村民叶丛书酒后闹事,打伤邻居。及时赶到的明邦树,在一夜法理攻心下,叶丛书终于认识到所犯之错,并赔礼道歉和治疗,终止一场流血事件。
年近半百的村民郑怀唐、吴志兰夫妇曾在结婚不久频频闹离婚,在明邦树的多次灯下促膝谈心,如今老两口恩爱幸福。
矛盾不拖延、不上交是明邦树的一贯作风。该村300多亩水田,遇上天旱,抢水灌溉的矛盾就出现。明邦树总是昼夜巡查,合理安排用水,消除抢水斗殴隐患。2010年夏天,他连续多日奋战在抗旱一线,不幸摔断脊椎。在住院期间,村民徐满江因迁建房屋出现矛盾,老徐情急之下找到医院,躺在病床上的他当即用手机帮老徐排除建房障碍。
明邦树最值钱的“遗产”就是一摞日记本,里面详细记载着全村户籍情况、各家生产生活状况和村民联系电话等,村中大小事情他都不含糊,一事一记录、一天一整理,杜绝矛盾出村。15年来,该村无越级上访、无刑事案件、无邪教、无计划外生育,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殊荣。
一身正气秉公办事,百姓面前无小事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年纪不高威信高。”这是年过古稀的老村干部张明海给明邦树所下“鉴定”。
在明邦树眼里,村民都是衣食父母,一视同仁是他举事之本。据邻居吴康生介绍,2004年村里调整田地,其弟明邦福欲多得良田,找哥哥“开后门”遭到严词拒绝后,大吵大闹,认为胳膊向外拐的哥哥太绝情,一气之下断绝来往。两年后,读懂哥哥为人之心的明邦福又登门致歉。
多年来,明邦树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总是自己先做,需要村民完成的任务总是要求干部带头。在征收“农特两税”年代,每年都由明邦树带着村组干部率先如数交纳,一时想不通的组长叶世权认为对他过不去,在拒交的同时还阻挠他人。明邦树主动上门作政策宣传和批评教育,终于得到叶的理解。自此,该组的征收任务年年完成最好。
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明邦树都当成大事来做,深受百姓爱戴。“他关心我,我喜欢他!”村民黄龙华用朴实的话语道出民众心声。
去年冬,近邻麻湾村的冯正海找到明邦树,想迁住该村。在他的协调下,冯正海不但很快在四条沟村买到如意的房子,而且还划得耕地。在良好环境“引诱”下,邻村的杨广清等多户村民移居该村。有移民私下送去香烟以表谢意,均遭到他的谢绝。移民孙永成见明邦树的庄稼荒草,主动干了两天,他在付工钱遭到拒绝后,只好追送其家。
村上来客或开会,明邦树总是义务接待;公务出差,他总是乘坐儿子的免费出租车;女儿上艺校,他把妹妹卖山竹的2000元钱借交学费;多数村民搬进了楼房,他仍住在两间低矮平房内……“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是他的为民情怀。
明邦树在村中是最可亲、可信、可靠、可敬的人。村里鸡毛蒜皮小事找他处理,建房嫁娶大事请他定夺,在外务工人员更是把他当知心人,凡汇寄钱物、办理证件、处理家事都托付于他。他常说,百姓的事无小事,我要尽力把“村事总代理”角色当好。
一寸赤心忠于人民,看准了的事都得用力做好
明邦树是位勤动脑筋、善于创新、办事认真的基层干部,他常思、常想、常做的都是百姓所需之事。为丰富山村群众文化生活,他探索式的在村中建起文化大院,并从2007年开始,每年创造性的举办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农民运动会,被媒体称之为“深山奥运”。
在社会管理中,明邦树采取寓教于活动之中的办法,先后开展“守法平安户、文雅道德户、明礼诚信户、生育文明户和美居生态户”评选、以及“五好五情”创文明、“五防五无”兴平安、“五诺五评”当先锋等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在活动中强作风、正民风、树新风,形成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其《社会管理创新明白册》在全乡推广。在基层党建中,明邦树先后培养30余名优秀青年入党,不断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1975年出生的徐德兵,当过村医、出门挣过高薪,明邦树看中了他的较高综合素质,主动培养他入党、先后在村“两委”中担任副职,今年走上村文书岗位。
在社会发展中,明邦树把通电、通水、通路作为第一要务,上与党政部门联系,下与村民沟通,经过10余年的努力,山民都用上放心电,吃上安全水,走上平坦路。2008年,他又积极争取项目,并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近百万元,力排过境别村的重重障碍,终于修通了进村5.6公里水泥路。“近年来,村情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村民杨广华感慨道。在经济建设中,明邦树从不屈服贫穷。2001年,他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决定把茶叶作为富民兴村项目。一年内召开大小会议163次,统一群众思想,研讨建设方案,解决发展困难。为筹集启动资金,他用自家房屋作抵押,从银行贷款3万元,开始持之以恒发展茶叶产业。目前,茶园总面积达2060亩,茶叶加工机械化,全村家家有茶园、户户有收入。在支柱产业带动下,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村集体经济也大幅增长。
该村是全乡唯一没有乡干部联系的村,但在全乡年终综合目标考评中,连续10年蝉联第一。就在明邦树去世前的最后一次村班子会上,还就修河堤、建水窖、迁移扶贫、村庄整治和建核桃基地五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人已去,情未了。在儿女眼里,他严中含慈;在妻子眼里,他善里带爱;在父母眼里,他礼内有孝;在群众眼里,他亲上透忠。他一生用爱诠释着与亲人、与村民难以割舍的情。明邦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在他上百个荣誉证里,有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还有乡党委多次授予的“先进工作者”。有金杯、有银杯,难能可贵的是他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