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 构建快捷社保服务平台

时间:2012-05-25 08:24:12      字体:  打印  播放

王先华

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总称,可以用“一二三四”来加以概括,即一个工程、二大系统、三层结构、四大功能。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分步实施、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运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覆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主要业务,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主要系统,由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网络管理结构组成,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在实现本地业务和服务的规范化、异地业务和服务的现代化、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科学化的同时,能够向全社会提供通畅、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劳动者和参保人员,实现跨地区流动、跨地区养老、跨地区就医。
因此,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是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抓好“金保工程”建设,必须做好“1234”文章。
突出一个重点。突出社会保障“一卡通”重点工作。2009年5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社会保障专题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早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社会保障“一卡通”,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是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金保工程”服务于民的最直接体现。只有实现了“一卡通”,才能真正建立起覆盖全国、联通城乡、延伸基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也只有实现“一卡通”,才能真正实现对群众“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要围绕“一卡通”这一目标,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信息网络、统一的安全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为社会保障卡的有效应用和跨地区通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保障环境。
加强两个融合。一是强化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有机融合。根据机构改革的新要求整合两个领域原来分散建设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统一支持,促进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二是明确信息化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以业务需求为主导,以系统应用促发展,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按社会保障“一卡通”的要求去梳理和改进业务流程,建立起既符合业务发展,又符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模式,通过技术与业务的良性互动,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
推动三个转变。一是要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转变。要将信息网络向农村乡镇延伸,将城乡居民、农民工纳入到信息系统当中,实现对城乡各类人群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二是要从以本地为主、区域性建设,向全国协调、整体推进转变。在社会保障“一卡通”、跨地区业务办理需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在建设目标上保持一致,在建设进度上保持协调同步,服务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一盘棋。三是要从以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等全部功能转变。在服务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自身行政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社会保险登记、申报、核定、缴费等业务的自动化流程,为广大群众和各类用人单位提供便捷、实用的信息化服务。
实现四个覆盖。一是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协调推进的需要,实现对各项业务工作的覆盖。既要覆盖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工作,又要覆盖到包括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在内的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人事人才和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二是适应服务对象不断扩大的需要,实现对服务人群的覆盖。既要覆盖到各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服务对象,又要把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军队转业干部等典型人群纳入系统当中。三是适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需要,实现信息系统功能的覆盖。既要将网络覆盖到各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又要实现与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联通。四是适应工作向下延伸的需要,实现管理服务机构网络应用的覆盖。既要全面支持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又要兼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不同特点,适应人事人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