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劳模风采】身边的榜样⑥:深山扶贫的“女汉子”

时间:2022-05-05 08:41:33      字体:  打印  播放

【开栏语】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竹溪县融媒体中心特开设“ 【劳模风采】身边的榜样”专栏,集中展现竹溪籍全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车城工匠”等先进事迹,动员和激励广大职工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加快建成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边关“龙头”耀深山

十堰市劳动模范——竹溪龙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

“小龙啊,我这有30斤蜂蜜,你看能帮我卖掉不?”“可以,保证给您卖掉。”这是向坝乡共产党员龙云华傍晚散步时遇到老乡的一个对话场景。

龙云华是竹溪县龙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坝乡清华育才幼儿园园长、向坝乡亨运物流和向坝乡云华刺绣扶贫车间的创办者。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向坝人,更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她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电商扶贫的“领头羊”。龙云华通过电商物流销售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让身处大山的群众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带动全乡35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让深山山货走出向坝、走进全国,2018年获得竹溪县“就业精准扶贫”创业大赛第三名,2020年县级劳动模范等称号。

守初心  创出致富路

她成长在偏远的大山深处,见证过山区群众艰苦的生活,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家中生活清贫,这些都造就了她吃苦耐劳、顽强奋斗的品质,更让她立下了摆脱贫困的远大志向。

1997年至2009年夫妻二人先在外创业、后来回乡从事粮油批发。2014年帮助邻居老李销售土豆和蜂蜜的时候,受到同学启发,让她萌生了发展电商产业的念头。说干就干,2015年12月,经过精心筹备,成立了向坝乡龙华电子商务公司。万事开头难,在一些质疑中,也犹豫过徘徊过,但是她始终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凭着这份坚守和执着,她在创业的路上一路前行,更加专注地发展电商事业。白天,和丈夫一起开车,进深山、入农户,收购农产品;晚上,和员工一起研究网购流程、产品包装和市场需求。经历过几单订单失误和失败,她迅速找准原因,改进服务,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后经一些熟悉的客户相互介绍,生意逐渐打开了局面,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与十堰亨运物流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机制,实现了农特产品订单配送。

微信图片_20220505083741

作为一名负责人,她始终保持良好的个人修养,坚持以“诚信赢天下、质量是保证”的经营理念,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把当地的腊肉、苞谷酒、土豆粉、野生核桃、蜂蜜等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与贫困户建立保护价订单收购老百姓的农特产品这一模式,每年带动全乡50余人就业,累计帮扶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创业就业带动一方的致富道路。

善谋划  绣出新生活

在农村庞大的农村留守妇女成为了一批闲置劳动力,在全乡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留守妇女的作用发挥好了,不仅能让外出务工的人安定后方,也能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动力。她在自己事业越来越稳定的同时,总不会忘记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2018年9月她为给留守妇女找到“用武之地”,寻找适合山区发展的商机,她团结全乡的留守妇女建立了“云华刺绣扶贫车间”,利用龙华电子商务公司、亨运物流便利的线上“互联网+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渠道,生产销售十字绣、手工布鞋、绣花鞋垫、串珠等传统特色手工产品。车间成立仅两个月来刺绣手工艺产品已销往海南、江西、湖南、浙江、十堰等地,当地11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月收入达到2000余元。扶贫车间针对留守妇女居住分散、带有小孩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产品为纽带,严把质量关,留守妇女可以把绣品带回家制作,成品交车间统一把关销售,带动分散350名留守妇女用自己的巧手实现了增收致富,现在该乡街道、扶贫车间随处可见的绣娘们成为了向坝乡一道美丽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220505083745

强党性  树立新典范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不仅在事业上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她更是积极学习和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村级党组织生活。在她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批村级电商扶贫人才,并成立了“云华刺绣扶贫车间”工会组织,培养了大批优秀农村青年人才。像龙云华这样的“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典范不胜枚举,例如二坪村支部书记谭开付、花柳凸村支部书记黄自平、金竹园村支部副书记徐志杰、五丰村农民党员石安定等等。

近年来,向坝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围绕扶贫抓党建”的理念,加大力度抓班子、强队伍、树导向、增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干有目标、学有榜样,为打赢乡村振兴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目前,全乡9个村的扶贫产业在先进党员的带动下发展的红红火火,以合作社和扶贫车间为依托,培植了一批集食用菌、药材、手工艺品为主的支柱产业,为全乡打赢乡村振兴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