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劳模风采】身边的榜样⑤:山上种茶、山下酿酒的“朱老板”

时间:2022-05-03 22:01:58      字体:  打印  播放

【开栏语】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竹溪县融媒体中心特开设“ 【劳模风采】身边的榜样”专栏,集中展现竹溪籍全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车城工匠”等先进事迹,动员和激励广大职工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加快建成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穷根除 荒山绿 茶酒香

十堰市劳动模范——竹溪县汇湾镇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明言

山下酿酒车间,一缕缕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拐枣酒从木甑中缓缓流出;山上生态茶园,落叶的拐枣树下茶园一片墨绿。“历经7次工艺改进,酿出的酒口味醇正、香气怡人,山坡上长拐枣山下种茶,一年四季绿。”竹溪县汇湾镇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欣慰地说。

朱明言,今年45岁,竹溪县汇湾镇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由于家境贫困,1997年,20岁的朱明言外出打工,先后在北京、上海、河北等地的建筑工地上,干过挑砂浆、搬砖的苦力活。2000年朱明言返村,筹资1.2万元与人合伙开板石矿。竹溪板石质地坚硬、色泽古雅、无辐射污染,具有亚光、防滑、耐酸碱等特点,国内俏销,还出口英、法、德等国。开采板石,每年几十万元收入,朱明言成为汇湾镇小有名气的“朱老板”。

因生态保护,2013年起,板石矿先后被关停,朱明言“失业”了。朱明言寻思,开矿虽然赚了些钱,却把门前小山包挖成了大坑,破坏了环境。汇湾镇是有名的“贡茶之乡”,村里原本就有酿拐枣酒的传统,荒山坡发展拐枣茶园,春秋采茶,秋冬收拐枣酿酒,拐枣落叶还成为茶叶的生态肥……若茶园中种拐枣,既转型发展,又反哺家乡。于是,在镇党委政府引导下,朱明言投入资金在荒山种茶树和拐枣树,发展生态茶园,二次创业。2013年试种茶叶300亩,2014年试种拐枣树300亩,到2016年,朱明言已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发展1200亩茶园和1100亩拐枣。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坡,如今变得郁郁葱葱,满目苍翠。

微信图片_20220503215939

生态茶园建成后,朱明言又投资近200万元,与人合资成立竹溪县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起4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和1200平方米的拐枣酒生产车间。为解决制茶和酿酒的技术问题,他带着技术员先后到梅子贡、龙王垭等茶厂学习技术,从陕西聘请酿酒师傅。去年,酿造1000公斤拐枣酒,半个月被抢购一空。今春,制作了100多公斤春茶,两天卖光。“自从老朱上山种茶、种拐枣后,每天都在基地、车间等地方到处跑,有5年没陪我回过娘家,每年暑假都是我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河北邯郸的朱明言妻子张瑞虽有怨言,却十分支持他。“我和妻子都在朱总的基地务工,两人一年收入可达6万元。”船丰村6组贫困户朱明富说。家有3人的贫困户朱明富,家里8亩土地流转到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夫妻二人在基地务工,平均月工资合计5000元。如今,他家不但脱了贫,还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像朱明富一样,朱明言带动了本村和邻村30多户40余人增收。

微信图片_20220503215942

2024年茶叶和拐枣将进入丰产期,基地每天可吸纳近50人务工,每人年均增收1.5万元左右。随着企业步入正轨,基地管理、采摘、生产等环节将能让更多村民参与到绿色产业链中增收,谈到未来发展前景,朱明言信心满满。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