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县教育局、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教育杯”《“突围九问”我来答》大讨论有奖征文活动,自2月13日发起征稿以来,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踊跃来稿。经遴选与主题契合度高的优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请关注。
拒绝“躺平” 积极“突围”
竹溪地处自然国心,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县域发展优势并不明显。想要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县域大发展,涵养精神、锤炼意志是重中之重。“突围九问”鲜明地反映出县委的领导智慧——只有抓住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牛鼻子”,竹溪才能大发展。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是人民群众了解党政干部的窗口,是“关键少数”。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工作结果、民情民意乃至社会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县委提出“突围九问”实质上是在激励党员干部拒绝“躺平”,积极“突围”,为本县发展大计担当作为。
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硬、心里不亮堂,有的“胸脯拍得噗噗响,办事不牢靠”;有的“虽在单位坐,人在梦里躺”;有的“脖颈比铁硬,肩膀比泥软”;有的“人前敢立军令状,事后宛如诸葛亮”;有的“脸上正气足,心里小九九”;有的“书本供起来,做事做不来”;有的“称王称霸做大王”;有的“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有的“不管路茫茫,只在功劳簿上躺”,这些人不是搞不好工作,而是心里有硬伤——共产党人敢为人先、踔厉奋发、担当作为、扶正祛邪、为民服务的精神光芒被掩藏;坚强似铁、躬行实践、无私奉献、纯洁先进的工作意志被遗忘。他们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如丝如麻的工作困难前、日益丰裕的物质享受上,自然而然地“已然躺平”或者“将要躺平”又或者“想要躺平”。这就是问题症结所在,也是县委用意所在,对于党员干部,“躺平”就是渎职,渎职就是“犯罪”。
“躺平”意味着选择逃避、放弃奋斗、佛系生活,以降低所谓的“欲望”来维持“苟延残喘、倦怠无为”的“虚假生活”,时间长了,会抹杀人的斗志,让人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这种人多了,对单位和社会发展都不利。这种“躺平”是要否定的,要及时纠正的。
纠正“躺平”,首先要在制度建设上下苦功。纠正“躺平”单位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奖惩量化机制,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人不怕苦、敢挑战、勇拼搏的斗志,让人为达成目标集合众智、开拓创新、合作共赢。制度就是为了克服人的惰性,人只有在健全、科学、有效、正向的制度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才能把“不可能”转变为“可能”,才会有抢前争先的决心、干事创业的激情、甘于奉献的精神、换位思考的自觉、开创新局的良策。积极的制度环境会把各种积极的因素凝聚在一起,形成前进的合力,收到“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奇效。齐无管仲不强,魏无李悝不盛,楚无吴起不霸,秦无商鞅不振,并非是此四国没有强盛之资,只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制度罢了。
纠正“躺平”,还应该有“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民心是共产党的生命线、安全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肩挑乾纲?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那什么叫“自觉”呢?“自觉”就是易位而处,想想老百姓需要什么——乘车时,想想山里的乡亲出城方不方便;喝茶时,想想产出的茶叶能不能为百姓带来收入;吃饭时,想想条件艰苦地方的百姓喝的水干不干净;穿衣时,想想那些鳏寡孤独能不能穿得暖;安寝时,想想那些还在工作的人有没有什么困难。只有把心交给百姓,才能收获“红心”;只有用命运联结百姓,才能长治久宁。黄文秀、毛相林、张富清、张桂梅为什么能感动中国?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把一切献给百姓的人,是不可能“躺平”的,因为他们的血液滚烫,斗志高昂。
大国小家,小家大国,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我县发展任重道远,只要在精神和意志上突破重围,拒绝“躺平”,紧紧围绕在县委县政府周围,执行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方针,就能融入国家繁荣的大潮,促成我县长久发展。
在距离我退休还有五年的今天,我将以“突围九问”为契机,纠正“躺平”思想,积极“突围”,打破年龄限制,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