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郭元江)1月20日一大早,在竹溪河红光桥下的河面上,打捞人员驾着船只正在打捞漂浮物。
竹溪河被竹溪人民称为“母亲河”,竹溪河的水生态环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该县对竹溪河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治理行动,多措并举治理竹溪河流域水环境,动员城乡居民共同守护一河清水。
该县把县城建成区、村镇、主次干道沿线,竹房城镇带沿线乡镇全部纳入竹溪河环境卫生整治范围,以城管执法局、城关镇、水利和湖泊局为牵头责任单位,彻底清除河边、路边、桥边及居住区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坚持清理打捞河道水面漂浮垃圾和杂物,确保河面无漂浮物、堤坝无破损、河岸无乱耕乱种现象。
为保证良好的河道管理秩序,该县安排专人每日巡查河道,加大重点河段和区域的巡查频次,及时排查河道安全隐患。加强日常养护,对城区河道地防护栏、人行道路面进行常规化检修,对城区河道84个监控摄像头进行维养升级,保障城区河道安全运转。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及时阻止偷排漏排、违法搭建等破坏河道环境违法行为,减少水事违法案件发生。
结合河湖长制工作要求,竹溪县组织一支专业保洁队伍,配备必要设施,累计投入管护资金180余万元,对竹溪河开展清淤除杂专项行动。这支队伍以还河道清洁为己任,主动“治河管家”,被市民亲切称为“溪城护河队”。不管晴天下雨,他们身着救生衣,驾驶打捞船只在水面来回穿梭、轮流作业,及时打捞河面漂浮物,或身穿“红马甲”,捡拾岸边生活垃圾,对河道内影响美观的杂草枯枝、影响河道防洪度汛的堵点、卡点等障碍物进行清除。年出动保洁船360余次、清除杂草1.6余吨,淤泥500余吨,打捞垃圾200余吨,清理水面2000公里,出动垃圾车20余辆,既有效提高了河流自净能力,而且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同时确保了汛期河道畅通。
该县加大水生态修复治理,对竹溪河跃进桥至黄龙5.6公里河段 “一河二岸”进行绿化补植,共补植枫杨700余棵。竹溪县河道管理局还组织增殖放流活动,在城区主河道内放流河蚌1000余只,有效补充了竹溪河水域的渔业资源,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平衡。
为加大涉水违建专项执法,竹溪县河长办联合水政监察大队、河道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巡查执法,对全县15个乡镇河道管理范围内乱采乱挖,倾倒垃圾,私搭乱建,围垦种植及破坏水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和“四乱”问题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在河道、重点水域和库区周边张贴《关于竹溪县河道清账通告》,要求各乡镇加强河道法律法规宣传,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确保竹溪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围绕加强河湖保护,该县通过宣传引导,增强居民保护水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场公园等人员集聚地发放《河道管理条例》宣传资料,现场向居民宣传法律法规和节水护水知识,引导居民参与节水护河;利用“下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包联干部上门入户宣传讲解水体污染主要来源、河湖保护相关知识,教育群众自觉爱护河流环境;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县内媒体以及悬挂横幅标语、重要河段栽植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宣传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倡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水环境治理行动中来,增强了公众对水环境保护意识和共建美丽河湖的自觉意识,凝聚了全社会共护清新河流、共创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如今,竹溪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呈现出“白鹭纷飞,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已然成为一条洁净之河、生态之河、文明之河,它穿城而过、流淌不息,让广大市民有了休闲好去处,更为竹溪县城增添了勃勃生机与无穷魅力。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