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竹溪县三地入选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间:2021-09-09 15:33:12      字体:  打印  播放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暂行)》,在各县市区推荐申报基础上,经全面审核,近日,十堰市委宣传部下发通知,决定命名18个单位为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溪县三地入选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知原文如下:

1

2

3


命名十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1.中国郧阳红色报纸展览馆

2.郧阳党史馆

3.党员政治生活馆暨郧阳区师德师风教育基地

4.房县青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5.房县罗国士艺术博物馆

6.房县人情新风宣教馆

7.雷天明纪念馆

8.竹溪县关垭战斗遗址

9.竹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10.竹溪县党史陈列馆

11.老营烈士陵园

12.竹山县科技馆

13.竹山县许明清烈士纪念馆

14.竹山县博物馆

15.郧西县档案馆

16.红二十五军转战郧西纪念馆

17.上关县人民政府旧址纪念馆

18.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竹溪县关垭战斗遗址

竹溪关垭战斗遗址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和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交界处,形如马鞍,南面连接着山宝寨,北面直通擂鼓台,东为竹溪西为平利。群雄争锋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秦楚交战的要塞。

1

公元前611年,楚国大旱,介于秦、楚、巴三强之间的庸国趁机攻楚,不料反被以楚为首的多国部队所灭。巴国在战争中获取了鱼邑,而秦国从关垭出兵攻打庸国,撤军时为了联合楚国对付晋国,将关垭留给了楚国,秦楚这时有了交界。楚人为了防御秦国,保护边境安宁,就修筑了楚长城。

据史载,当年刘邦、项羽曾在这里兵刃交锋;李自成、张献忠也在此安营扎寨;冯玉祥、李宗仁将军率部途经此地;民间传说薛刚反唐,打进长安城,也是从这里西进的。

1949年7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陕南时,楚长城咽喉之地关垭一战,我第二野十九军的一六三、一六四、一六五、一七一及二六三团全歼国民党胡宗南部三十九军一四四师,活捉敌师长符树蓬。

2

关垭楚长城呈船形,随山而筑,过去是一个整体。原有城门、城楼、炮台、箭楼、城墙等。明代曾经维修加固。1937年修筑汉白公路(“346”国道前身)时拆毁。现存有一段长300米,高5米,宽3米的内外层的夯土城垣。1993年,因346国道扩建需要,修建了混凝土关垭城楼(现状)。2015年,蒋家堰镇政府筹资修建了4000米简易水泥游步道、修剪了沿线杂草树木。2017年,县政府投资对关垭楚长城遗址进行了古城墙保护性工程,修复了擂鼓台、烽火台,配套建设了仿古木围栏、阶梯游步道、栽植苗木、标识标牌等。

高度整合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挖掘人文历史,打造关垭战斗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先后多次组织全镇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师生、个私协会团体、市场主体等,以参观历史图片、现场讲党课、阅览文献资料、聆听历史故事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00场次,累计接待参观人数15万人次以上。

竹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竹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位于竹溪县文化馆二楼免费开放区域,面积220余平方米,展品数量达1800余件,总投资约400余万元。

3

4

主要展现的是竹溪县近几年来的“申遗”成果,重点是山二黄剧种(国家级)、竹溪蒸盆制作技艺(省级)、向坝民歌(省级)和棒灯舞、吊蝴蝶、万民伞、竹溪高腔、真武凳、毛家窑陶器烧制技艺等8个市级、85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5

6

展厅严格按照《竹溪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管理办法》保证免费开放,并配有志愿者进行志愿讲解。积极开展各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的展览,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非遗展演,组织群众现场观看,参与非遗活动,积极组织各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的展览,年接待组织、单位及个人参观3万人次,通过精心布展、热情服务、延伸开放时间、空间,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竹溪县党史陈列馆

竹溪党史陈列馆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共竹溪县委主管,县档案馆具体组织实施,投资350余万元建设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展馆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竹溪县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复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传递不同时期共产党人对于初心的坚守,对信仰的执着,是一部“走着读”的竹溪地方党史,是“竹溪县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7

展厅面积350余平方米,分为一个序厅和七个展示单元。在序厅中重温入党誓词,走入第一、第二单元展现的是大革命时期竹溪籍党员和竹溪县党组织的活动情况。第三单元展示的是抗日救亡时期竹溪子弟保家卫国以及和反动当局作斗争的事迹。第四单位主要是展示竹溪县在解放战争时期和西进时期的光辉事迹。第五单元主要是1949年—1978年竹溪县这三十年的经济建设。第六单位主要是改革开放后竹溪县取得的一些成绩。而第七单元则是十八大以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8

通过约1000余张图片、报纸、地图、表格和近百件实物、文献和档案。全景式呈现竹溪县党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竹溪县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

9

深入宣传发生在竹溪县的党史重要事件、会议、决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亮点、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以及竹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工作等,通过全景式全方位宣传,讲好竹溪县红色文化和先进典型故事,讲好竹溪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故事,讲好贫困群从脱贫的幸福故事,动员和激励竹溪县党员干部群众为建设“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幸福竹溪而努力奋斗。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