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辖15个乡镇,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 35004户110318人,其中因病致贫有6647户20432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8.96%。截至2020年8月底,全县慢病累计纳入1497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3.56%。全县有县级公立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5家、村卫生室302家。
近年来,为了不断满足乡村群众健康需求为目标,竹溪县强化“四位一体”机制,做实慢病门诊兜底报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病专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慈善医疗众筹”等工作,用心服务患者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机制 加强管理
竹溪县自2017年开始,依照慢性病认定有工作队、家门口取药有服务点、服药过程有医生管的“三有”思路,通过“依托村卫生室建设,强基固本建网络;组建专家组集中慢病认定,实现认定工作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组建健康扶贫工作队,负责慢性病人群取药、指导、随访等工作”措施,门诊慢性病认定补偿工作全面铺开。
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以乡村振兴提供为目标,竹溪县始终坚持政府高位推动,实现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协同作战,县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认定和残疾人证办理补短板工作的通知》,建立“乡镇+认定专家组”责任制,探索出慢病认定管理新路径。同时,县卫健、医保、人社三部门共同联合下发《打通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用药服务 “最后一公里”机制》,对慢性病认定、管理工作从推进落实到统筹部署,取药点设置,到过程监管、对象管理,每个环节都提出明确要求,为后期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具体工作中,抽调50余名医疗专家,组建4支医疗队深入全县15个乡镇,通过 “两个简化”,为慢病患者简化申报认定程序,大病患者简化住院就医程序,通过 “两个确保”,即承保公司确保33种慢病对象全部纳入门诊定补,卫生健康部门确保对纳入慢病定补对象提供就诊、服药指导、健康管理和签约服务,实现认定精准无误。
健全网络 落实政策
为健全慢病患者服务网络,竹溪县以保障网络建设为核心,多措并举抓落实。积极争取4500万元政府债券建设成22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依托村卫生室合理设置慢性病取药点,让慢性病患者不奔波劳累,不再有“路费大于药费”负担,实现家门口取药;通过举办“县级医护人员技能大比武”,落实 “村医能力提升”工程、“乡级月例会”等措施,全面提升县、乡、村三级医、护、技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政策宣传方面,统一编印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宣传册和宣传折页,以18个“战区”为单位,借助驻村工作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村医力量,发放到全县所有贫困户手中。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卫生院结合实际,以乡镇卫生院、村“两委”、村卫生室等为单位,在明显处张贴内容通俗易懂的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喷绘图,悬挂宣传横幅,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形成贫困人口人人参与健康扶贫、主动申报慢病的良好局面。
为确保所有贫困群众慢病政策享受到位,竹溪县对全县302家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实现产权公有化,软硬件设备配置标准化,乡村医生配置合理,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与此同时,在全县所有村卫生室设置慢性病取药点,实现了线上即时结算。在药品配送上,每月由各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并安排专人于每月10日前将药品配送到各村取药点;在合理用药上,开展慢性病诊治和基本药物培训,落实了处方点评制度;在后期跟踪管理上,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服药评估,实现规范服药率达94%。目前,慢性病综合报销比率达到84.36%。
优化服务 守护健康
竹溪县以国家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为支撑,探索“互联网+健康扶贫”,收录贫困人口健康信息11万余条,核实核准患病贫困群众4.3万余人,通过“健康扶贫手机APP,张贴“二维码”门贴,实现了贫困人口电子档案全覆盖,服务管理精准到户、到人、到病。
通过制订《竹溪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机制,竹溪县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82支,负责各辖区签约履约任务。同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及院长任期目标考核内容,认真落实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和精神病患者一年4次随访任务,其他的慢性病患者一年一次随访任务,年终对各单位依据签约、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每签约履约一户从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中拿出50元兑现到个人,调动签约服务团队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为全面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竹溪县将慢性病签约履约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工作,连续多年不断完善签约服务保障政策,根据家庭医生签约、履约量精准测算经费,按照测算结果严格落实签约服务经费,从而保障了慢性病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降低了因病返贫现象发生率。(谌启斌 汪敏)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