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新春第一会”精神?
在建成支点中如何展现竹溪担当?
2月12日,县委书记许庆一接受十堰日报、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专访。
“竹溪县自觉对标对表全省全市‘新春第一会’工作部署,知重负重、敢为善为,加快把全部工作向建成支点聚焦聚力,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竹溪力量。”2月12日,竹溪县委书记许庆一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许庆一说,竹溪县将聚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一城四地”(鄂渝陕毗邻地区节点县城,秦巴山区森林康养旅居地、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非遗文化传承体验地、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以“三个着力”抬升发展标杆,力争到2026年,GDP达到17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25亿元,打造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6个二十亿级以上主导产业,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着力打造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聚力龙头、链条、集群,优化产业生态,围绕资源优势,力争到2026年,打造文旅康养、林下经济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绿色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6个二十亿级以上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十巫南高速、南北水系连通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茶叶超级工厂、魔芋果胶生产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力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力争全年招引规模以上项目100个,实施重点项目280个,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5亿元。依托智算中心,招引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入园孵化,推动中小微企业“智改数转”,实施工业技改投资2.5亿元,增长1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加快十堰“联创区”竹溪分区建设,力争外贸进出口突破14亿元,利用外资200万美元以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四上”企业50家。
着力打造绿意盎然的自然生态。统筹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土,加快竹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全县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应急池建设,推进城乡供水、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智能化管理和厂网联动,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建筑扬尘、渣土运输、露天焚烧等专项治理,全力推进中央投资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中国漆谷”产业园落地。加快茶叶、中药材、山泉水等优质生态产品认证试点。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构建森林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
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文生态。坚定“湖北旅游、武当突破、竹溪融入”,全力塑造“小城有戏·慢养竹溪”文旅 IP。推进龙王垭—偏头山泛武当森林康养片区建设,争创3个4A级、5个3A级景区。
加强非遗活化利用,加快“展会+”“演艺+”“体育+”等融合业态发展。发挥竹溪口子县优势,加快建设鄂渝陕毗邻地区节点县城。围绕山水相依、产城共融、景城一体,推进中心城区绿道步道滨河廊道建设、城北大道综合整治、甘露寺路(桥)延伸、老旧小区改造和燃气管道更新,构建东部引领区、中部更新区、西部控制区“三区”空间架构。实施农贸广场三期等15个商贸服务业项目。推动教联体、医共体、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持续优化引人、留人、聚人政策,构建人口集聚、产业兴旺、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让进城群众融得进、稳得住、可持续。
以节点服务建成支点,须坚持唯实唯先,激励担当担责,聚焦实战实为。许庆一表示,竹溪县将持续开展“江浙闽粤行”“强县讲坛”“书记局长上讲台”等活动,进一步坚定“山区小县也能有大发展”的信心,凝聚形成“人人主动作为、事事奋发有为、处处大有可为”的良好氛围。
( 责任编辑:涂慧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