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经济转型发展记略
通讯员贺文超
这是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数据:2013年全镇工业总收入达11.81亿元、财政收入达2200万元、招商引资1.2亿元……
这是一项项令人鼓舞的荣誉:十堰市先进乡镇、十堰市乡镇党委十面红旗、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几年来,城关镇以建设县域中心城市为目标,转变作风、凝心聚力,全镇呈现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好局面。
基础为先 做好城市文章
“只有围绕‘城’字做文章,坚持民生导向,在加快城市建设、抓好城市管理、拓展城市功能上下功夫,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这是镇党委书记余凯对城关镇发展的定位。
该镇抢抓东城新区、西关片区、烧田片区等新城区建设机遇,全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千方百计创造和维护好“一河两岸”、垃圾填埋场、溪城中心市场改造等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环境,推进幸福东路、物流园路、长安大道、烧田大道延伸工程。目前,长安路基本通车,正在实施黑色化及配套设施建设;三完小道路、小商品城道路、大峪沟桥至妇幼保健院道路、妇幼保健院至广场公园道路等几条泥巴路正改造升级。完善供电、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逐步形成适度超前、持续发展、保障有力的市政公用服务设施体系,优化城市功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产业为要 转变发展方式
该镇立足实际,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满足市民需求。
为解决城区居民吃菜难、吃菜贵等问题,该镇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大基础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方式,在后坝、廖家河两村流转土地1200亩,投入资金7900万元,建起了千亩设施蔬菜基地。按照边建设、边试运行、边生产的原则,确保蔬菜基地建设与生产加工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努力把蔬菜基地建成“菜篮子”工程示范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
该镇积极发展生猪、山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扶持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现已发展百头以上养猪大户15户、千只养禽大户4户、百头养牛大户1户、百只养羊大户3户,全力保障城区居民肉品、蛋品供应。
同时,该镇紧紧围绕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在新胜、东风等6个村完成绿化面积590多亩,栽植桂花、红枫、楠树等树种,努力打造“生态城镇”。
项目为重 全力服务建设
项目建设是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城关实现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大多数涉及到城关镇。该镇把协调服务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全力服务重点工程建设。该镇要求所有专班人员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感情在一线培养、形象在一线树立”,以务实的作风完成各项工作。严格落实项目跟进、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周一汇总、半月一通报、每月一评比”的工作机制。同时,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听取各指挥部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民生为本 提升幸福指数
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大“六城联创”工作力度。以背街小巷为重点,整治乱倒乱堆、乱贴乱画等行为。在国道沿线及长龙路7个城中村建立了保洁员、卫生监督员队伍,增设了垃圾桶、垃圾中转箱和隐藏式垃圾池。同时抽调人员进村入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让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镇积极筹措资金,硬化通村水泥路48公里,在大裕、新胜村新修防洪河堤1200米,解决了郭家梁村、北环路沿线3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大力推进“校安工程”,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同时,该镇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建立完善以抓宣传促普及、抓机制促落实、抓示范促创建、抓基础促规范、抓调解促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五抓五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心户长、法制宣传员、民事调解员、治安联络员、安全巡防员的作用,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上半年,全镇呈现出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特大刑事案件良好局面。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