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理论 > 正文

贯彻执行决议 争当文明市民 ­——《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解读(一)

时间:2023-05-12 15:12

2023年是我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进入攻坚期,需要全员参与,全员创建。

近日,在竹溪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贯彻执行《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的决议,竹溪县作为全市唯一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既应是《条例》落地落实的主阵地,更应是《条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先行者。运用法治手段解决这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推动道德倡导层面向法律制约层面转变,是规范和约束社会生活中关注度高的不文明行为,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之需,是现阶段推进城市治理常态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依托,是破解城市治理工作中各类难题的重要手段,更是做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

作为市民,应当遵守哪些文明行为基本规范?不文明行为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即日起,本网将结合《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公众较为关注的问题为大家进行解读。

《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基本规范之一:维护公共秩序

公民应当遵守下列行为规范:

(一)购物购票、等候服务和进出各类公共场所时依次排队,不加塞、不拥挤;

(二)公共场所言行举止文明,不赤胸裸背、不大声喧哗;

(三)参加或者观看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节日庆典等,服从现场管理,遵守观赏礼仪,文明喝彩助威;

(四)爱护公共设施,不擅自改变公共设施的用途,不躺卧公共座椅;

(五)禁止从建(构)筑物中抛掷物品,不侵占公共场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不侵占、损毁无障碍设施,不在车行道内兜售、发放物品;

(六)在公共场所开展广场舞、敲锣鼓、拉二胡、吹唢呐、唱歌(戏)、打陀螺、甩鞭子等文体休闲活动,遵守该场所的管理规定或者行为公约,合理使用场地及设施,不产生环境噪声污染,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七)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责任编辑:邹颖颖 竹溪新闻网编辑部:0719-2729868
【竹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竹溪新闻网"、"来源:竹溪论坛"或"来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竹溪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竹溪新闻网注明"来源:XXX(非竹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2729868 0719-272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