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体质”能不能打疫苗?答案来了
原标题:18周岁以下人群何时接种疫苗?“过敏体质”能不能打疫苗?答案来了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正在有序推进。关于疫苗接种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18岁以下何时接种疫苗?过敏体质能打疫苗吗?这些问题专家带来了答案。
Q1:未满18岁为什么不能接种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指出,接种适用对象是18周岁及以上人群。那么未满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什么时候可以接种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 安志杰:18岁以下人群的临床研究还没有做完,现在正在做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没有针对一般人群,因为在实验条件下,是非常严格标准的,要去做入组、去做控制、去做检测。数据完善之后,可能会有关部门把接种人群的适应症把它进一步扩大,这部分18岁以下人群就可以接种。
Q2:“过敏体质”能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
很多人都关心“过敏体质”能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接种禁忌里有两条都和“过敏”有关。一个是对疫苗的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第二个是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那么问题来了,现在花粉过敏、抗生素过敏的人群不在少数,他们到底能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 安志杰:因为现在目前的这个疫苗成分里边是不含抗生素的,这个抗生素过敏是不作为接种禁忌的。对于一般的过敏,你比方说有些人是过敏性鼻炎,有一些可能是花粉过敏,因为它跟疫苗成分没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的过敏体质,这不是一个疫苗的接种禁忌。
Q3:新冠病毒疫苗引发的过敏到底是什么表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 安志杰:真正疫苗过敏的这个比例,其实并不是很高的,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些过敏性皮疹,这是当然可能一下子就过去的,很快就恢复了,当然我们也有监测到一些,你比方说稍微比较严重的一点,就是过敏性休克,这个发生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一般是百万分之一以下这样一个水平。
Q4:严重过敏发生率这么低,我还需要接种后留观30分钟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 安志杰:因为非常严重的过敏,都是在接种完疫苗之后15分钟左右发生,所以需要在接种点待够30分钟。如果万一发生相对比较严重的反应,像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我们接种点都可以及时给他救治,避免发生一些其它的意外。我们整体上说疫苗是安全的、没有担忧的,是有信心的。但是为了防止这些非常小的概率,大家还是接种完疫苗之后,按照要求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之后再回家。
汤莉要求,要以打造“荆楚文旅名县”为目标,坚持壮大规上和培育小微并举,招商引进和本地培育并重,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加压发力、服务上用心用力、机制上健全完善,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快步发...
会上,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付修平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性、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概况、近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等方面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了深入地解读和辅导培训,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就进一步做好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汤莉要求,要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争先进位。三是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工作保障,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工作方法、提高队伍能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本次演练,既是对我县防汛抢险及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全面检验,也是对防汛抢险和应急救援队伍的一次全面检阅,提升了各部门防汛抢险实战水平,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对防汛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理和协同作战能力。
终结诈骗(微信ID:antifraud2)提醒:1.请广大群众记住:只要涉及到转账汇款,就是天王老子也要当面或者电话、视频确认下身份,不要因为对方是领导就放松警惕,因为你对领导的信任和惧怕,正是骗子成功的关键。
安排部署了2021年度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传达了近期省、市关于河湖长制工作有关精神。曾辉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夯实政治责任。加强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力度;会后,县河湖长办就镇村两级河长巡河履职、档案资料管理、巡查问题闭环管理、加强河湖管护等内容...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标语、摆设宣传展板、发放安全教育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资料、现场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发放《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宣传资料,同时向过往市民介绍了什么是“全民...
42、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采取先转账、后给现金的诈骗套路,在骗取到受害人...
1、凡本网注明"来源:竹溪新闻网"、"来源:竹溪论坛"或"来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竹溪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竹溪新闻网注明"来源:XXX(非竹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2729868 0719-272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