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重五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
“端午知识寻宝”的第一条线索将从端午节的起源展开,先来看看这张“寻宝地图”,“寻宝”不迷路。
“端午知识寻宝”线索一
端午节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纪念( );二说是纪念( );三说是纪念( );四说是祭( );流传得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悼念( )。
以上五说,各本其源,均有地域局限性。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其诗感人肺腑,故“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自秦代以来,端午节便与屈原紧密相关,传说附会之事、之俗,亦日益增多,尤其是流传至今的吃粽子、划龙船的习俗。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间大夫,楚襄王因宠信奸佞,放逐忠心耿耿的屈原,致使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身死。渔夫们不愿鱼龙虾蟹吃屈原的尸体,便把粽子扔进江中。 近代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吴越龙图腾部族的图腾祭,是龙的节日。这些部族为了求得龙的保护,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把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扔到水中,供献龙图腾。同时,还要在急鼓声中划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游戏,为图腾神和人们自己取乐。后来人们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便把这个节日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其实,端午节的许多习俗,早在屈原逝世之前,已经流行民间。 农历五月初五则是预防疾病、祛邪除祟,讲卫生、求幸福的日子。端午节的风俗除吃粽子、赛龙舟外,还有采艾叶、插菖蒲、饮雄黄酒、拴五彩线、挂纸葫芦等。民谣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知识寻宝”之端午起源
原标题: 东湖夜读 | 超1亿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背后真相扎心了
原标题: 东湖夜读 | 2021要想幸福,扔掉这三样东西
狐狸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肉,大肆夸奖乌鸦“身体魁悟、羽毛美丽,要是能够发出声音,那就是当之无愧的鸟类之王”!小时候看这个故事,只会觉得乌鸦太虚荣了,遇到别人的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就失了阵脚。正如卡耐基所说:“奉承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而赞美是发自...
原标题: 东湖夜读 | 夫妻关系再好,也不要伸手要这两样东西
就像故事中的那位皇帝,可以用牛皮包住自己的脚对付路上的碎石——这是我们很多时候的一种选择。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粒包起来,以致后来沙粒慢慢变成了精美的珍珠。改变自己是智,改变别人是蠢,改变自己往往是幸福的开始。
由竹溪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新创的大型山二黄现代戏《山茶花》,被确定为本届荆楚名团聚江城展演剧目,将于12月20日、21日连续两晚在武汉珞珈山剧场演出。
“小人”不值得自己浪费时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为难之处,或者不愿被人知道的一些糗事、私事,聪明的人总会懂得不着痕迹地为对方遮掩,维护对方的面子,这样的人自然能收获好人缘。“装傻”是种豁达,真正的智者,从不会逞匹夫之勇,看似容忍退让,实则以退为...
1、凡本网注明"来源:竹溪新闻网"、"来源:竹溪论坛"或"来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竹溪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竹溪新闻网注明"来源:XXX(非竹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2729868 0719-2722699